肩关节的构成
肩关节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肩关节由肩肱关节、肩胸关节、肩锁关节、胸锁关节、肩峰下机制(第二肩关节)、喙锁关节等六个关节彼此协同构成;狭义的肩关节即肩肱关节,也是一般所指的肩关节。由于
肩周炎病变部位较广泛,粘连点较多,几乎涉及广义肩关节的各个结构。
(一)肩肱关节(第一肩关节)
肩肱关节由肱骨头和肩胛骨的关节盂组成。肱骨头为肱骨上端半球形的关节面,偏向上后内侧,肱骨头关节面周缘的浅沟为解剖颈,是关节囊的附着处,解剖颈的前面有一较小隆起称小结节,有肩胛下肌附着,其向下移行为小结节嵴,有大圆肌、背阔肌附着。解剖颈的外侧有一较大隆起称大结节,有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附着,下方移行为大结节嵴,有胸大肌附着,大小结节之间的沟为结节间沟,有肱二头肌长头腱通过。肱骨体中部外侧面有一粗糙的隆起,为三角肌的附着点。肱骨大小结节、大小结嵴、结节间沟皆为肩周炎主要病变部位。
肩胛骨外侧面的梨形浅窝关节盂,与肱骨头形成关节。关节盂周缘有软骨构成的关节盂缘附着,其上方的粗隆为盂上粗隆,是肱二头肌长头腱的起点;下面的粗隆为盂下粗隆,是肱三头肌长头的起点。
肩肱关节囊由纤维层、滑膜层组成,较为松弛,囊内有肱二头肌长头腱通过,关节囊起于关节盂周缘及邻近骨质,止于解剖颈。上部松弛处于肩峰及肱骨之间,肱骨向上活动,易被顶于肩峰下面而受到箝夹损伤,长期损伤则形成无菌性炎症、纤维变性、粘连和挛缩。
肩肱关节关节头关节面较大,近似圆形,关节盂较浅,关节面呈卵圆形,仅为肱骨头关节面的1/4~1/3。两个关节面显著不对称,没有钩合,呈“头大盂小”状,关节韧带装置薄弱,对关节稳定作用较小。关节的稳定大部分依靠周围有弹力的肌肉、肌腱等附着于肱骨大、小结节,以起支持作用。关节囊较松弛又有弹性,使肱骨头具有最大程度的活动范围,因而肩肱关节是人体大关节中最不稳定的关节。肩肱关节的纤维和滑膜关节囊具有较大的面积,在腋部形成皱襞使肩肱关节能达到充分的外展和上举。
(二)第二肩关节
肩峰下结构具有近似典型滑膜关节的构造,在运动中具有以下重要作用:
1.关节盂作用:
喙突、肩峰及喙肩韧带所组成的穹隆状结构,类似关节的臼盖部分,起关节盂的作用。
2.轨迹运动作用:
肱骨大结节类似杵臼关节的髁突部分,肩关节前举、后伸运动时,大结节在肩峰下的弓状结构下呈弧形的轨迹运动。
3.关节腔作用:
肩峰下滑囊位于肩峰下,其下壁位于冈上肌腱表面。该滑囊能缓冲大结节对肩峰的压力,减少冈上肌腱在肩峰下的摩擦,起类似关节腔的作用。
4.关节囊壁和韧带作用:
冈上肌腱在肩峰与大结节之间通过,肱二头肌长头腱通过关节囊,在喙肩韧带下移动,二者类似关节囊壁和韧带的作用。(三)肩胸关节
肩胸关节是肩胛骨与胸壁之间的连接。从结构上说虽不具备关节的构造,但从功能上应视为肩关节的一部分。其位置为肩胛前间隙,是肩胛骨前面的肩胛下筋膜与胸壁间的狭窄间隙,肩胛骨沿此间隙活动。此间隙被前锯肌分为彼此独立的两个间隙,即前肩胛前间隙和后肩胛前间隙。后肩胛前间隙位于肩胛下筋膜与前锯肌之间,填充大量的疏松蜂窝组织;前肩胛前间隙位于前锯肌筋膜和胸壁外面的筋膜之间,填充于板样蜂窝组织。。二者保证了肩胛骨在胸壁上广泛的滑动度,能上升、下降、内旋、外旋、外展、内收等。肩肱关节的活动,需肩胸关节的协调,如上臂外展30。,前屈60。以后,肩肱每活动2。,肩胸即活动1。。
(四)肩锁关节
肩锁关节由肩胛骨肩峰关节面与锁骨远端的关节面组成,属微动关节,能使肩胛骨垂直地向上向下运动和肩胛骨关节盂向前后运动。
(五)胸锁关节
胸锁关节为锁骨的胸骨关节面与胸骨柄的锁骨切迹及第一肋软骨所形成的磨动关节。胸锁二骨之间有坚厚的纤维软骨性软骨盘将关节腔分为两部分,能缓解肩肱关节运动时的震动,肩胸关节周缘有关节囊围绕和韧带加强,尤其是前后面。胸锁关节是上肢与躯干相连的唯一关节,肩肱关节的运动均需胸锁关节的协调。
(六)喙锁关节
正常时锁骨与肩胛骨喙突为韧带连接,在个体中可见形成关节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