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冬进补,来年打虎”、“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这是民间流传的冬季适宜进补的俗语。冬季气候寒冷,人体对能量与营养的要求较高,而且人体的消化吸收功能较强,能把滋补品中的有效成分储存在体内,为来年开春乃至全年的
健康打下基础。
古代流传有“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神朴”的说法,是很有道理的。在冬季这个大好时机,如何从自身健康出发,把食补、药补、神补三者有效地结合起来,产生最大的效益,是冬季进补的一门学问。现将食补、药补和神补分述于下。
1.食补
‘一般而言,中年人以补益脾胃为主,老年人以补肾气为主。但具体到个人,又有气虚、血虚、阴虚、阳虚,以及气、血、阴、阳共虚等不同症状。我们应认真分析,有的放矢,根据各自的
体质情况选用。
气虚者可选用健脾益气的食物,如糯米、黄米、大枣、扁豆、鲢鱼、鸽肉、栗子、胡萝卜、山药等;偏于阳虚的,可选用羊肉、牛肉、鸡肉、狗肉、鹌鹑、海虾、
海参、雀肉、胡桃肉、鳗鱼、黑枣等;偏于阴虚的,可选用甲鱼、鸭肉、兔肉、龟、鹅肉、
燕窝、木耳、莲藕、百合等。
为适应冬季的寒冷气候,应多吃高含糖、脂肪、蛋白质和维生容的食物,如鱼汤、肉汤、牛奶、豆浆,以产生更多的能量。由于寒冷影响人体排尿增加,随尿排出的钾、钠、钙等无机盐也较多,必须多吃蔬菜、鱼类、蛋类、瘦肉类、动物肝脏等补充。
对于身体状况欠佳,脾胃消化不良者来说,要恢复胃的功能,使营养成分得到有效地吸收,否则食补便成了空话。
2.药补
当食补对体弱者已不能产生效益时,则应在医师的指导下,运用中药调养,遵照“虚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来达到健体的目的。
当食补对体弱者已不能产生效益时,则应在医师的指导下,运用中药调养,遵照“虚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来达到健体的目的。
常用的补益中药是属
补气类的,适用于气短乏力、面色苍白、脾虚泄泻之体,可选用
人参、党参、太子参、黄芪、山药、白术、茯苓、刺五加等。其中人参具有大朴元气、强心、生津止渴、安神等功效,对体力虚弱、四肢无力、心慌气短者尤为适用。对那些平素怕冷、四肢不温、腰酸多尿或阳痿者,大多为阳虚者,鹿茸便成了常用补药。对那些面白无华、头昏心悸、口唇苍白、血红蛋白偏低、妇女月经量少的阴、血两虚者来说,则宣选用生地、
阿胶、
当归、枸杞等,其中阿胶具有滋阴
养血的作用,对血虚者尤为适宜。
对于那些胃肠功能虚弱的人,可先服用党参、白术、茯苓、扁豆、陈皮之类的调理胃肠的药物,使胃肠功能正常后再由少至多地服药。
3.神朴
是指人体的精神调养。人的心情要舒畅,人生在世,总会遇到不称心的事,这时须想得开,心平气和地对待。祖国医学认为,人身由神与形两部分组成(宛如现代医学中的心理、生理两部分):“形”指人体的各种物质结构,如脏腑、经络、四肢、百骸等;“神”又称神明或神志,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性格、情感等。按中医理论中物质属阴,功能属阳的原则,形属阴,神属阳。阴与阳既矛盾对立而又依存、互用、转换。因而,神依附于形,以推迟或减慢大脑的衰老过程,这是毫无疑问的事实。
祖国医学认为,稳定的精神情绪,对人体脏腑有着良好的影响;而神志反常、喜怒无度、杂虑太过都会伤神,常有“得神者昌、失神者亡”的说法。而“神补”则以不损精神,搞好七情(喜、怒、忧、患、悲、恐、惊)调解为主要内容。(类修要诀>主张:“少思虑以养神”。’<
养生肤语>说:“人之致恩发虑,致一思,出一神;注一念,出一神,如分火焉。火愈分油愈干火愈小,神愈分精愈竭神愈少。”说的是思虑不可不节。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精神生活舒畅的人比不舒畅的人寿命要长得多。美国一家医院对500名肠胃病人进行调查,因情绪不好而致病的竞占24%。患有慢性病,或久病气血亏损者,心神本已失养,气血衰弱,心力不济者,尤应量力而行。切实减少思虑、烦恼,摆脱悲愁的情绪,亦属“神补”。生活中难免有些波折,只有泰然处之,方可不损精神。另外,适度的
睡眠亦能养心神、添精力。如果睡眠不够,轻则精神萎靡不振i重则头晕、头痛、倦怠乏力,导致疾府。.<养生三要>中就有“不觅仙方觅睡方”的记载。所以,充足的睡眠无疑是最好的神补剂,比服用什么补药、补品都好。
古人说:“阉家欢,老人安。”这充分表明一个和睦、欢乐的家庭对心理和精神生活至关重要。一个和睦家庭的建立,有赖于全家人的共同努力,老年人不要倚老卖老,青年人也不要自命不凡。老人要大事清楚,小事糊涂,心胸开阔,处理好老夫老妻的关系、亲子关系、婆媳关系等;要讲民主,不搞家长作风,爱护子女,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分担些家务,解除晚辈们的后顾之忧。做子女的要尊敬老人、理解老人,生活上照顾老人,给老人一个幸福欢乐的晚年生活环境。阉家欢乐,尊老爱幼,是神补的一个重要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