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通俗地说即保养生命。中医养生学的内容包括:一是天人相应、形神合一、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等基础理论;二是平衡阴阳、形神共养、辩证养生、协调脏腑、通畅气血、养气保精、起居有时、动静适宜、扶正祛邪、因人因地因时制宜等养生原则;三是精神、气候、饮食、起居、
睡眠、房室、气功、针灸、外治:药物诸方面之具体养法。
平衡阴阳是养生原则之一。阴阳学说认为,所有相互对立的事物,在性态上总表现出两类特定的相向趋向:一类趋向为明亮、活跃、向前、向上、温热、充实:外露、伸张:扩散、开放等,此一类性态称作阳;另一类趋向暗晦、沉静、向后、向下、寒凉、虚空、内藏、压缩、凝聚、闭闽等,此一类性态称作阴。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一是阴阳的对立,一切阴阳双方相互克制、相互排除的趋向,阳亢则阴虚,阴盛则阳虚。只有阴阳之间处于相对平衡时,人体才呈现出
健康状态。二是阴阳的互根,阴阳所代表的一切性质和状态,如寒与热、虚与实、动与静等等,阴和阳之间不仅有相互依存,而且相互渗透、相互包含、相互资生。三是阴阳的消长,阴阳的矛盾关系不是静止不动的,阴阳双方在相互渗透、相互作用中不断地变化着、发展着。其变化发展过程,表现为阳长阴消或阴长阳消的两种不同情况。四是阴阳的和谐,是指阴和阳两个方面在相互作用中处在大体均势的状态,如疾病是机体阴阳不协调的表现,而-切摄生和治疗方法,都是为了恢复和维持机体的阴阳平和。
阴虚
体质者;形体消瘦、口燥咽于、畏热喜凉、手足心热、心烦、便秘尿黄、脉细数、舌红少苔、性格多急躁易怒。此种体质的人,不宜进行剧烈的体育活动,宜选择太极拳、静坐气功等和缓的锻炼项目。饮食宜清淡,忌肥腻厚味、辛辣燥烈之品;宜适当多食
水果、蔬菜、豆腐、牛奶、鸡蛋、鱼类等清淡、降火、适当多食水果、蔬采、豆腐、牛奶、鸡蛋、鱼类等清淡、降火、滋阴食物。根据秋冬养阴的法则,在秋冬季可进食
燕窝、银耳、
海参等益阴之品。亦可在医生指导下适量服用补阴药物。
阳虚体质者,面色苍白,身凉体倦、喜暖畏冷、不爱活动、便糖尿多、性格沉静内向。此种体质者,应进行五禽戏、八段锦等气功锻炼,取动则生阳之义。并作日光浴,以强壮卫阳。多食羊肉、鸡肉、韭菜粥等壮阳之品。根据春夏养阳的法则,在夏日三伏,每伏可食附子粥或羊肉附子汤一次,配合天地阳旺之时,以壮人体之阳,最为有效。并可在医生指导下适量服用补益阳气的药物。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春夏之时,自然界阳气升发,养生者顺时而养,就应保护体内阳气,使之充沛旺盛。此时,凡有耗伤阳气及阻碍阳气畅达的情况,皆应避免。秋冬之时,万物敛藏,此时养生者就应顺应自然界收藏之势,收藏阴精,使精气内聚,以润养五脏。春夏养阳,即用温热之药补益阳气,
夏季尤不可贪凉饮冷;秋冬养阴,即用滋阴之药补益阴气,冬季尤不可裹着厚衣。而且,春夏养阳,能预防秋冬之寒病;秋冬养阴,能预防春夏之火证。
阴阳失调,起疾隐袭。人体的衰老不是到了老年才开始的,而是始于老年到来之前。“四十岁……腠理始疏,荣华颓落,发颇斑白……”。说明人体衰老是随着年龄的推移不断显现的,精血不断衰耗,脏腑生理功能逐渐减弱,以至气虚、神败、形坏,则老态至矣。在这个衰老的过程中,。由于气血逐渐虚损,脏腑阴阳气血的平衡状态逐渐失去平衡致阴用失调,则病已隐袭于内,虽未知晓,但若有外邪侵袭人体,则其病即发。
中医讲“治未病”,其实质就是用中医的养生之道健身防老,预防疾病。其中包括重视适应四时变化,形神合练,摄生防病的内容。金元名医家朱丹溪说:“夜卧早起于发陈之春,早起夜卧于蓍秀之夏,以之缓形无怒而遂其志,以之食凉食寒而养其阳,圣人春夏治未病者如此。与鸡俱兴于平容之秋,必待日光于用藏之冬,以之敛神匿志而私其意,以之食温食热丽养其阴,圣人秋冬治未病者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