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帝内经》说:“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四季阴阳是万物的根本,也就是在春、
夏季节保养阳气,在冬、秋季节保养阴气。
大家可能会对这种说法有疑问:春夏时节气温逐渐升高,为什么还要养阳?那不更热了。秋冬时气温逐渐降低,为什么还要养阴?不就更冷了吗。看了下面的解释,你自然就会明白其中的奥妙了。
春夏时节气候转暖而渐热,自然界温热了,会影响人体。当人感到暑热难耐时,一则人体的自身调节机制会利用自身功能即大量消耗阳气,来降低自身温度抗暑热,以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二则天热汗出也会大量消耗阳气,汗虽为津液所化,其性质为阴,但中医认为,汗为心之液,所以汗的生成,也有阳气的参与。秋冬时节气候转冷而渐寒,自然界寒冷了就会影响人体,人感到寒冷时,一则人体的自身调节机制会利用自身功能大量调动阳气,来升高自身温度抵御严寒,以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二则秋冬季节阳气人里收藏,中焦脾胃烦热,阴液易损。
因此,春夏之时阳虚于内,秋冬之时阴虚于内。在
养生
保健上就要做到“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正如清代著名医家张志聪认为:“春夏之时,阳盛于外而虚于内,所以养阳;秋冬之时,阴盛于外而虚于内,所以养阴。”
但是,这并不代表秋冬养阴就不用养阳了。因为对于人体来说,阳代表能动的力量,即机体生命功能的原动力。只有阳气的能动作用,才能维持人体生命的正常功能。这就是阳气在人体的能动作用,它不仅主宰着人的生命时限,而且还影响着人体五脏六腑的功能状态。不论何季,养阳都是非常重要的。
从古至今一直流传着这样一句谚语:“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有很多人可能不理解,冬天很冷为什么还要吃凉的萝卜,
夏天很热为什么还要吃很热的姜呢?其实,这也需要用“夏养阳,冬养阴”来解释。
冬天的时候,人体气机慢慢地开始外散。而萝卜是种比较清凉通气的食物,在冬季食用可以把身体内热的情况稍微通调一下,使之达到阴阳平衡,这也是中医养生学的基本原则。而到夏天的时候,所有的阳气已经外散到了末梢,人体内部就形成了一个寒的格局,就是我们的五脏六腑里是寒虚的,是阴的格局,所以夏季要吃点热的东西。
此外,有些人一到
春天经常半夜醒来或者失眠。这多是因为人的阳气白天行于外,晚上归于内,归于内就是归于肝。如果肝血非常充盈,阴阳调和就能安然入睡,如果肝血不足,阳气就无法归纳于内,于是就无法入睡;凌晨l至3点是肝经旺盛的时候,如果肝阴不足,肝经有热,即使阳气能够归于肝,也会被顶回来,人就醒了;到凌晨5点多,肺气旺了,就又能人睡了。这时,就需要养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