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平衡人体才能不生病
《
黄帝内经》提出了中医
养生方法的总原则:“法于阴阳,和于术数。9所谓“法子阴阳”,就是按照自然界的变化规律而起居生活,如“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随四季的变化而适当增减衣被等。所谓“和于术数”,就是根据正确的养生
保健方法进行调养锻炼,如心理平衡、生活规律、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不过度劳累等。
这里提到了阴阳的概念,其实是我国古代的哲学概念,指事物相互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阴阳是自然界的规律,世界万物的纲领,事物变化的根源,事物产生、消灭的根本。阴阳是处处存在的,凡是明亮的、兴奋的、强壮的、热的、运动的、上面的、外面的事物,都是“阳”;而凡是属于阴暗的、沮丧的、衰弱的、冷的、静的、下面的、里面的事物则都是“阴”。中医认为:“阴”代表储存的能量,具体到形上包括血、津液、骨、肉,性别中的雌性等;而“阳”则代表能源的消耗,是可以通过人体表面看到的生命活力,无形的气、卫、火,性别中的雄性等都属于阳。“阳”的生命活力靠的是内在因素的推动,即“阴”的存储。
在我们国家,西北的温度要比东南低得多,为什么会出现这样大的差别呢?《
黄帝内经·素问》说:“西北方阴也,东南方阳也。”阳就是用,就是释放;阴就是体,就是收藏。从地域上讲,西北地区以收藏为主,东南地区以释放为主,所以就产生了温度上的差异。
根据这个原理,“阴阳”就好比是收入和支出。对于任何物质和能量,我们都不可能只存不花,或只花不存,必须让二者达到利益的平衡点。养生亦是这个道理,“阴阳”平衡,则正气充盈,人体抵抗外邪的能力强,外邪不侵。于是,无论环境有多恶劣,无论遭受何种挫折,人体都能保持
健康。但是,如果“阴阳”失衡了,人体的新陈代谢就会紊乱或失调,疾病也就随之而来,危害人体的健康。
因此,一个人必须注意养收、养藏,储存能量,让身体的耗散适度、适量,这样才能让身体处在“阴阳”平衡的状态,使机体不生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