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阻塞,气血不通--王玉川揭秘现代人患病根源(1)
《
黄帝内经》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也是我国第一部
养生宝典。王玉川教授对书中的气血循环理论颇有研究,他在《试论经脉气血循环理论的发展演变》一文中指出:“历代医家不知《内经》中有‘阴出阳入,气血循环’的理论,因此,对《灵枢·根结》的注解和章节分类,不是割裂了理论的系统完整性,便是误将几种观点不同、方法各异的气血循环学说混为一谈。”
王教授指出,《黄帝内经》中的气血循环理论是以“阴出阳入”为基础的,故而称其为“阴出阳入循环学说”。《内经》有云:“阴者主脏,阳者主腑。阳受气于四末,阴受气于五脏。”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在人体当中,阴经属脏,阳经属腑,对于阴经和阳经中的气血,由于起点和终点不同,那么流向也就不同。阳经中的气血从四肢流向六腑,终于五脏;阴经中的气血则从五脏流向躯干,最后终于四肢末端而与阳经相交。
王教授认为,《黄帝内经》的“阴出阳入”气血循环学说,为中医打下了理论基础,同时也开创了
中医
保健的先河。在中医理论中,气血畅通,则百病不生;气血不畅,则疾患自现。因此,任何疾病,不论在脏腑、经络,或在皮肉、筋骨,都离不开气血,都要从调理气血入手。尤其是对于一些无法确定病机的疑难病、杂病,从气血入手是最便捷,也是最有效的方法。
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王教授发现,现在有许多年轻人经常感到头昏脑涨、腰酸背痛、食欲不振、失眠多梦、困倦乏力、情绪不稳、注意力不集中,不
健康但到医院却查不出什么毛病,要治疗也是无从下手。对于这种情况,他指出: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人们的运动量越来越少,体内血液流动速度减慢,代谢物不能及时清除而沉积在体内各系统的通道中,致使经络阻塞,也就是气血不通。这种状况,除了通过药物以畅通气血之外,最主要的还是放慢生活节奏,让身心适当放松,平时多做一些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