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老中医的朋友一定都有被把脉的经历。其实,这就是中医里的“切诊”,也是中医“望、闻、问、切”4种诊病方法中,非常重要且具有特色的一种。
对此,《
黄帝内经·索问·脉要精微论篇》就有非常详尽的论述。如“诊法常以平旦”“切脉动静而视精明”“脉其四时动奈何”等等。不仅如此,《难经》中还指出,通过诊脉可以知道患者的生死预后等情况。
至于其中的道理,也很简单,人有疾病,脉象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和反映,分浮、沉、迟、数等多种。如果去医院看医生在为病人诊脉,便会发现,他们一般都是根据正常的脉象来测知病人的脉搏次数。
传统中医认为,人呼气1次,脉搏会跳动两次,吸气1次,脉搏同样跳动两次,一呼一吸为一息,一息之间脉搏跳动四五次为正常。如果病人一呼一吸脉搏各跳动3次,而且脉象很急,尺部皮肤发热,则是阳热亢盛;如果尺部皮肤不热,而脉象出现滑象,则往往是因为受到风邪而感染疾病。如果病人一呼一吸之间脉搏只跳动1次,则是阳气衰退的表现;如果一呼一吸脉搏跳动八次之多甚至更多,就是精气衰败的表现,称为“死脉”,出现死脉多为正虚邪实已经到了极点,人也就到了病人膏肓的程度。
另外,医生在诊脉的时候,不仅要计算病人一呼一吸时的脉搏跳动次数,也要注意脉搏跳动的间隔,这也是判断
健康与否的关键。如果脉搏跳动50次而没有间断,表明身体健康;脉搏跳动40次出现1次间断,是身体内有一处内脏出现了精气衰败的现象;脉搏跳动30次有1次间断,是两处脏器精气衰败的表现;如果脉搏跳动20次就出现1次间断,表明有4处内脏精气衰败;如果脉搏跳动10次就出现1次间断,则说明五脏精气都已经衰败。如果脉象忽快忽慢,或忽跳忽止,则表明身体已经阴阳混乱,命在旦夕了。
这些方法都非常简便易行,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我们可以根据这些方法,经常为自己及家人进行身体检测,及时发现潜藏的疾病,尽快治疗。
最后,这里再为大家介绍一点脉诊的基本常识及注意事项。
1.脉诊的位置
医生用中指按在桡骨茎突内侧关脉部位,接着用示指按关前的寸脉部位,环指按关后的尺脉部位。3指应呈弓形,指头平齐,用指腹按压脉搏。医生用左手按病人右手,用右手按病人左手。
2.脉诊的体位
病人宜正坐或仰卧,手臂与
心脏保持同一水平,直腕,手心向上,并在腕关节下面垫上布枕(即脉枕)。病人在接受脉诊前,应休息片刻,调匀呼吸,安定情绪,放松身心,使气血运行不受任何干扰。
3.脉诊的时间
以清晨(平旦)为最佳,此时病人体内外环境较稳定,气血运行情况较少受到干扰,容易鉴别脉象异常变化。
4.指力轻重
分举、寻、按。举,又称浮取、轻取,即用较轻指力按触在寸口脉皮肤上,适于诊取浮脉类脉象。寻,又称中取,指力适中,不轻不重,适于诊取缓脉等。按,又称沉取、重取,即用重力按至筋骨间,适于诊取沉脉类脉象。
5.总按与单按
脉诊部位取准后,3指可用同样力量按切脉搏,以了解寸关尺三部总体脉象变化,这种方法称为总按。也可用一指按切某一部脉,重点体察该部脉象的变化,这种方法称为单按。单按诊寸脉时则微微提起中指与环指,诊尺脉时则微微提起示指与中指。临床上,总按和单按常配合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