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认为,天有三宝“日月星”,地有三宝“水火风”,人有“精气神”三宝。
养生,主要养的就是人的“精气神”。古代
养生家遵循正确的养生方法,往往能够获得
健康和高寿。中医有“精脱者死”“气脱者死”“失神者亦死”的说法,可见“精气神”三者是人体生命存亡的关键所在。只要人能保持精足、气充、神全,自然会祛病延年。《灵枢·本藏篇》讲:“人之血气精神者,所以养生而周於性命者也。”人体血气精神的相互为用,是奉养形体,维护生命的根本。可见古人对这3方面的调护、保养极为重视。
那么,精气神到底是什么呢?“精”就是食物的精华,说明养生首要在于良好的饮食,充沛的营养;“气”可以当做是外在之气,如“地气”“清气”等,代表了人们生存的外在环境,气还可以当作是人体的元气;而神则代表了人的思想、心灵、精神和灵魂及其表现。
精气神构成了中国传统养生和生命学说的重要部分。那么,我们如何来养护我们的精气神呢?方法有很多种,而食补则是其中极为重要的一环。
所谓食补,就是根据身体的需要,调整膳食结构,科学配餐。注重蛋白质、糖类、脂肪、矿物质、维生素、水、膳食纤维等营养京的比例,粮食、果蔬和动物性食物的合理搭配。”五谷宜为养,失豆则不良,五畜适为益,过则害非浅,五菜常为充,新鲜绿黄红,五果当为助,力求少而数,气味合则服,尤当忌偏独,饮食贵有节,切切勿使过。”这是中华民族对传统膳食结构的精辟论述。
此外,膳食应结合四时气候、环境等情况,做出适当的调整。比如,
夏季暑热兼湿,肌腠开泄,出汗亦多,因此在炎署之季,宜食甘寒、利湿清暑、少油之品,如西瓜、冬瓜、白兰瓜等,常饮绿豆汤,并以灯芯、竹叶、石膏、酸梅、冰糖煎永代茶饮,取其清热、解暑利湿、养阴益气之功。盛夏季节,平素为阳虚
体质,常服
人参、鹿茸、附子等温补之品的人,也应减少服用或暂停服用。
总之,食补的根本目的,就是调养人体的精气神,最终达到精气神的统一和完整,使身心健康,成就养生的最高境界。